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>政府信息公开>法定主动公开内容>重点领域>乡村振兴

一声“到”,一生到! 退役军人争当乡村振兴“排头兵”

访问量:

关联稿件:

在铜鼓县三都镇东浒村有这样一支驻村工作队,第一书记李新华、队员刘贵有、江磊均是退役军人,他们是昔日保家卫国的战士,也是今朝乡村振兴的“生力军”。

李新华(右二)上户了解脱贫户家庭情况

李新华转业后被安置到市人防办工作,2022年9月,他积极响应“脱下戎装,奉献地方”号召,主动请缨到东浒村担任第一书记。他说:“虽然我是一名有着13年军旅生涯的老兵,但在乡村振兴驻村工作上,我却是一名‘新兵’”。为了尽快完成角色转变,在村里的田间地头、村民家中都有李新华忙碌的身影,渐渐地他成了村里的熟面孔。半年来,他带领的驻村工作队累计走访群众800余人次,对村35户和工业园安置小区186户脱贫户进行了遍访,深得全村干部群众的信赖和称赞。

“现在回想起来,我做的最伟大且有意义的两件事,一件是在1997年穿上军装,保家卫国,另一件就是奔赴乡村振兴的前线。”东浒村第一书记李新华感慨地说。

和乡村振兴“新兵”李新华不同,54岁的刘贵有有着丰富的“驻村经验”。他在棋坪镇幽居村驻村工作了6年,由于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,22年再次被县人社局安排前往东浒村帮扶。

刘贵有(右2)到村民家中宣传政策

“村上的干部、驻村工作队员十分关注我的就业情况,多次联系我推送一些企业招聘信息,现在我和爱人就在附近工业园找到一份工作,贴补家用的同时还能照顾到小孩,再好不过了!”东浒村村民习新六感激地说。

对于就业帮扶的事情,刘贵有是“门清”。

“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一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,我们必须具备‘时时放不下心’的责任感,全力解决村民的就业‘饭碗’”,他说道。自驻村以来,刘贵有经常和帮扶单位沟通协调,统筹收集镇上发布的企业的用工信息,再通过走村串户、微信群内通知等方式,为企业和有用工需求的村民“牵线搭桥”,切实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。

江磊给脱贫户送上春节慰问

“叔,我来帮您看下电表。”日前,江磊又一次来到工业园安置小区,走进脱贫户时光福的家。

根据工作安排,东浒村的驻村工作队不仅要熟悉村上的情况,而且还要对工业园安置小区186户易地搬迁户的情况了如指掌。江磊转业后在工业园工作了近2年,说起安置小区的情况,他如数家珍。

“工业园安置小区比较特殊,这里共安置了8个乡镇3个林场的脱贫户,针对跨乡镇和跨村搬迁群众的情况,工作队成立了“有求必应”管理服务中心,在就业、养老、教育、医疗等难问题上,实现小区搬迁群众合理诉求“一次不跑、一次办好”的工作要求”,他介绍道。

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工作部署以来,三都镇聚焦铺设“快车道”,下大力气,花真功夫,切实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。

以前通往东浒村明星组的路,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,天尘土飞,雨天泥泞滑,过往车辆经常有陷进去的窘况,住在山里的9户村民的出行成了问题。

为了尽快解决村民出行难题,通过镇村两委的协调和驻村工作队多方奔走,村上成功向帮扶单位市人防办争取到30万资金用于中洞子组级公路建设。日前,这条长度2.1公里的水泥路已竣工,“泥水路”变“水泥路”,明星组的村民纷纷称赞不已。

“退伍军人有着守纪如铁的优良作风,而且能吃苦思想觉悟高,他们来到东浒村后,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,跑项目、争资金、办实事、谋发展。”东浒村党支部书记袁梅慎说,有了“军人工作队”的帮忙,他对村上乡村振兴的发展信心更足了。

一声“到”,一生到,李新华、刘贵有、江磊三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军人的担当,带领村民实现村庄美、村民富、村风好的乡村振兴梦。但同时,他们也是三都镇乡村振兴力量的一个缩影,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在一线实干的人,正以乡村振兴干部的时代担当,筑牢乡村振兴底盘,为奋力建设开放创新文明和谐新铜鼓贡献三都力量。

附件: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返回顶部关闭本页